我這一生,到目前為止,大概有二分之一的時間,居住台灣,二分之一多的時間,浪跡天涯, 四海為家。
二十五歲開始, 到英國讀書,之後,又嫁了外交官,於是,歐、美、非、亞四大洲:歐洲英國、義大利,美洲華府,非洲馬拉威,亞洲印尼,北美洲加拿大,台灣,到處遷徙居住。
許多朋友,無論中外,得知我住過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後,都會問我同一問題:妳去過這麼多地方,也住過這許多國家,妳最喜歡哪個地方?
大哉斯問!
記 得二十五年前,第一次外調義大利工作時,很幸運的碰到,也結交到一位我們十分敬重的資深前輩,項世揆公使,他是西安事變中,鼎鼎大名蔣鼎文將軍的女婿,曾 派駐過澳洲,泰國,美國華府,紐西蘭,做過駐約旦代表,義大利公使, 菲律賓副代表等。當時年輕的我,也曾問過他們夫婦同樣的問題,您們去過這麼多地方,您們最喜歡哪裡?項夫人告訴我:「我們喜歡我們去過的每一個地方。每個 地方都好。」
記得,我曾心裡嘀咕道,是不是「外交辭令」啊 ?
沒想到,二十五年後的今天,我的回答,竟然和他們是一樣的:我喜歡每一個我居住過的地方!每個地方都好。真的!
英國,這個我住過的第一個外國國家,因當時自己年輕,單身,一切單純,加上語言熟悉,好奇新鮮, 所以一去就喜歡了這個地方。只是第一次出國,思鄉得厲害。除此外,其他每一個國家,剛開始時,我都不是很喜歡,而是漸漸的開始愛上他們。
剛到義大利時,我以英國的標準,認為義大利人說話真吵。不過, 一段時間後,我開始發現義大利語,真是好聽,處處押韻 , 美如音樂。尤其,每天傍晚,聽到鄰居媽媽,提高嗓門叫道:”Alexandra, Alexandra, 回家了!” 那 真是美麗動聽,宛如播放的音樂!我也開始比較回顧,開始發現義大利食物真是美味;英國食物真是難吃!羅馬天氣真好;英國的天氣真遭!義大利人真懂得生活; 英國人太正經了!不過,義大利的效率太差;英國比較有效率!英國讀書比較單純,沒有太多其他的雜務、雜念,是個讀書、研究的好地方,但相對的,卻不是個 「生活」的好地方。
到了美國,一開始,與歐洲相比,覺得老美,無論穿著、生活,都遠不及歐洲,感覺上,美國真是個沒有文化的地方!不過,一段時間後, 我開始驚覺,美國的資訊、科技發展得驚人!她是一個新興、年輕的國家,她沒有包袱、舊社會的制約,她潛伏著無限前進的動力。
非 洲馬拉威,窮困但單純。我們雖然是外國人,享受著兩英畝的豪宅,游泳池等一切現代設備,但是,到了傍晚熄燈後,在沒有月光的夜晚,依然是伸手不見五指的 「黑暗」,垃圾和當地人一樣,挖坑「掩埋地下」,園丁除草種菜、養雞、鴨、鵝,沒有街可逛,沒有麥當勞可吃,沒有電影院、沒有紅綠燈、、、、一切都單純得 那麼清新,原始,宜人。那是個遠離塵世、沒有慾望,應該是個遁世的好地方。
印 尼,先進也混亂。她的貧富懸殊,使這個國家,有比台北先進的購物商圈、設施等,但卻也四處雜亂無章。剛去時,無法忍受她的髒亂,炎熱,曾一度掉淚。不過, 五年後,我開始發現,她是個幅原廣大,資源豐富的可愛赤道國家。她的濃厚回教色彩,使她不同於其他亞洲國家,但地理的近於亞洲,也使她不同於正統的回教國 家。她是個可以享受生活,不用煩惱的有趣地方。
加拿大,她的寒冷、她的濃厚法裔色彩,使她不同於美國。她是個比美國稍微浪漫的國家,但又沒有歐洲的真正浪漫。她是個新興國家,比美國還要年輕。她的「地大人稀」,「漫漫長冬」,使她成為一個可以「清静獨處」、使人頭腦「冷靜清晰」, 能夠 「理智思考生活]」的好居處。不過,相對的,她的「地大人稀」,「漫漫長冬」,也使她必須成為一個比較「社會主義」的國家,因此, 她的賦稅沈重,政府也管得很多。也因此,整個國家才能井井有條。
我自己出生成長的台灣,進步改變飛快。離開多年後,再返回台灣居住,處處感覺陌生,上公車,不知如何投票、買票,台灣人看我是台灣人,自己卻感覺像個外國人。不過, 住了一段時間後,熟習了、習慣了,也覺得回家很好, 因為她畢竟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!。
每一個國家,每一個地方,當我住上一段時間,生活在那兒一段時間,有了「朋友」,有了「我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」,有了「感情」,我發現我都會愛上那個地方,也開始理智的回顧,發現前一個住地的缺點。
我的結論是:每個地方都有她的優點,也都有她的缺點,這世界上應該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,每個地方都有她「獨一無二」的特色。其實,住習慣了,每個地方都是好地方!每個地方都是塊「寶地」!不是嗎?
此文寫於2008/05/2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